肠缺血通常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结肠缺血 (缺血性结肠炎)

流经结肠的血流受阻是最常见的肠缺血类型。虽然它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但通常发生在老年人中。结肠缺血的症状比其他形式的肠缺血一般要温和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结肠缺血表现为在腹部左侧出现轻度的、突发性的痉挛和疼痛。目前还不是非常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结肠的血流量减少的。

急性肠系膜缺血

这种类型的肠缺血通常发生在小肠上。它是突然发病,其可能的病因包括:

肠缺血病因

  • 来自心脏的血栓阻塞了通向小肠的动脉:这是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可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心脏病发作等引起。
  • 来自肠道主动脉的血栓阻塞了血流:这种血栓和血流阻塞往往发生在慢性肠缺血患者中,一般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
  • 因休克或心脏衰竭导致的低血压:当血压过低时,血流量就会减少。这种情况多见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重症病人中。该类型的急性肠系膜缺血也称为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意思是它不是因血管阻塞造成的。
  • 主动脉夹层:它也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的内膜被撕裂,血流从裂口冲入主动脉壁的中间,使内层和外层分开。除了会造成其它严重后果外,主动脉夹层还会减少流向肠道的血流。

慢性肠系膜缺血

慢性肠系膜缺血,也称为肠绞痛,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这种疾病是逐渐进展而来的,初始阶段的症状很不明显,直到流经肠道的三条主动脉中至少两条出现严重狭窄或完全被阻塞时,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它的一个可能的后果就是病变动脉中的血栓引起血管阻塞,导致急性肠系膜缺血。

因肠系膜静脉血栓引起的缺血

有时,肠道静脉也有可能出现血凝块。肠道静脉受血凝块阻塞后,可引起肠道充血、肿胀及出血。导致肠系膜静脉出现血栓的原因包括:

  • 急性或慢性的胰腺炎。
  • 腹部感染。
  • 肝硬化。
  • 消化系统的癌症。
  • 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憩室炎。
  • 高凝症 (即血液比较容易凝固)。
  • 腹部创伤。
  • 激素治疗 (它有时可引起血凝)。

风险因素

肠缺血的很多风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肠系膜动脉阻塞有关。这些因素包括:

  • 年龄:肠缺血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
  • 高血压。
  • 糖尿病。
  • 高血脂。
  • 吸烟。

如果你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到了你身体其它部位的血流,比如心脏 (冠状动脉疾病)、腿部 (周边血管疾病) 或脑部 (脑血管疾病),那么你发生肠缺血的风险会比较高。

肠缺血的其它风险因素还包括低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不齐、凝血症、疝气和以前做过腹部手术。

对于因肠系膜静脉血栓引起的肠缺血,其风险因素包括长期卧床、肥胖、某些类型的癌症、服用避孕药、吸烟、高血压或心脏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