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

针灸一直是中国、日本等国家几个世纪以来主流医学的一部分。同时,它也逐渐成为美国最为广泛应用的替代性疗法 (即 “非常规疗法”) 之一。由于它的普及性,最近几年关于针灸的科学研究发展得十分迅速,每周都会有许多新的研究报告出炉,但对针灸治疗很多疾病的有效性还没有最终定论。

针灸的针刺位点是位于特定传承的经线上,就是所谓的经络或通路。根据中医理论,14条经络组成一个无形的网络,连接着身体的表面和内脏。经络是 “气” 的通路,而 “气” 是指人体的能量或生命力。当经络或 “气” 的流通被堵塞,就会导致疼痛和疾病的产生。而针灸的原理就是除去经络中的阻隔,恢复正常的 “气” 的循环,促进人体能量平衡,改善人体整体健康。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无科学证据证明经络或 “气” 的客观存在。经络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且和主要的神经通路也不匹配 (这个结果可能与大众的看法大相径庭)。

经络

除了经络和 “气” 之外,阴和阳的概念也是针灸理论的核心,就如同它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阴阳理论认为,“阳” 和热、力量、日光、夏天以及其它生活中富有活力、积极向上的诸多方面联系在一起;而 “阴” 则和冷、安静、黑暗等相关联。许多疾病的发生被认为是阴或阳的过量或不足,或者是两者同时过量或不足。比如,身体发热就代表 “阳” 太富余。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每个脏器和每一部分都保持着阴和阳的平衡,但这种平衡可能被外界或内部因素打破,造成不足或过量。

阴阳

因此,在中医理论中,疾病常被描述成阴阳之气的平衡失调或经络的堵塞等复杂模型。中医对疾病的治疗主要不是基于对疾病的常规诊断,而是基于要弄清楚机体能量是否失去平衡并尽量纠正它。这种传统的分析是包含着对人体健康的真正认知,还是只是一种原始思维?答案仍是一个谜。